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电之窗 > 政策法规

反诈宣传真实案例十则

发布日期:2025-01-20   浏览次数:

反诈宣传真实案例十则

一、跨境电商诈骗

1月5日,临平区的陈女士在刷短视频时认识一位网友,对方称在做跨境电商,邀请陈女士加入。陈女士在“客服”指导下将73000余元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汇入指定账户,随后看到店铺账户有10000美元到账,几日后5500美元的收益也顺利到账。正当陈女士准备进行大额订单交易时,被南苑派出所及时制止,其账户中670余万资金才得以安全。

二、冒充抖音客服诈骗

近日,嘉兴市民王某接到自称是抖音客服的诈骗电话,对方称其开通了“抖音直播会员”,如不关闭则每个月要扣款800元,随后诱导王某点击登录某虚假网站,下载安装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对方以资金保障验证为由,要求王某将卡内资金转到指定卡里,钱转出去后对方并未退回,王某才意识到被骗。

三、网络投资“杀猪盘”诈骗

2023年,上海一女子为筹措资金置换新房在网上发布售房信息,骗子以购房者名义与其联系,得知其为买房苦恼后,向其灌输投资“财富自由”的观念。女子被洗脑后进行“网络投资”,20天被骗走400万元。

四、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2023年8月5日,连云港市海州区孙某收到装有 “讲真学堂”退费凭证的快递,扫描凭证上二维码添加客服 QQ,被拉进“清退群”。孙某通过群内链接下载“12345”App,并根据“客服”诱导购买“国库券”提现赚钱,前几笔均提现成功。后“客服”以“操作失误修复账号”“办理分红数据信息”为由让孙某转账,共损失146220元。

五、刷单诈骗

2024年2月,上海4名全职宝妈加入网络刷单群,扮演 “群托”角色,发布虚假信息诱导被害人下载诈骗APP。被害人在 APP 中刷单后无法获得返利,且无法取回本金,联系客服时被要求继续转账。

六、养老公寓非法集资诈骗

长沙爱之心老年公寓以养老为名,通过预售床位及服务的名义,与被害人签订《养老服务合同书》,约定给予床位补贴券,合同期满后回购,以此变相吸收资金。最终造成6.07亿元集资款未归还,众多老人受损。

七、冒充公检法诈骗

岁末,王大爷接到自称是“公安局民警”的电话,称他的身份信息被冒用,涉及一起重大洗钱案件,需将名下资金转到指定“安全账户”进行清查,否则将冻结他所有资产。“民警”还发来伪造的“通缉令”,王大爷惊慌失措地转了账,结果钱被骗走。

八、贷款诈骗

岁末,急于用钱的李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则贷款广告,称无需抵押、快速放款。李先生按照对方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和贷款金额后,对方以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让李先生多次转账。李先生转账后,不仅没有收到贷款,还无法再联系上对方。

九、虚假大额订单诈骗

岁末,开办食品店的张女士在微信上收到一位自称是学校领导的消息,对方表示要在张女士处订购价值8万元的年货,还主动提供了订货渠道,要求她即刻将全部货物送到指定地点,同时转账2万元保证金。幸亏银行工作人员及时告知她可能遭遇电信诈骗,并联系辖区派出所民警,民警核实后发现该校并无采购计划,才阻止了张女士的转账行为。

十、假租房真投资理财诈骗

房东老郑接到陌生电话称要租房,对方表现得十分大方,直接转来5000元定金,还称自己在证券公司工作。随后对方向老郑提到期货,并表示可以带着他一起投资,还让老郑代为操作期货账户。老郑看到利润丰厚,便加入投资,陆续转账500多万元。当他想要提现时,对方却称需要再充一笔钱,老郑将房子抵押贷款200万转入指定账户,可充完钱后仍无法提现,才察觉被骗。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