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远去,春意来临。历时118天的冬季供暖圆满收官,合肥热电用五个“首次”交出一份优供“答卷”。

首次突破“双数据”记录。2023年入冬以来,最低气温达-11.7℃,且低温寒潮期长,居民对集中供暖需求越来越高,供热负荷不断攀升。据合肥热电总调度室统计显示,2024年1月23日,合肥热电瞬时供热量达到1590吨/小时、日供热量达到33319吨,分别较往年最大瞬时量、日供量增长26.19%和24.95%,双双创下供热历史最高纪录。
首次上线“双智慧”系统。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供热服务,合肥热电建设上线智慧热网系统和智能语音服务系统,于今冬供暖首次“亮相首秀”。系统新增了热网GIS系统、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及智能语音服务,给传统供热与客户服务加上了“超级大脑”,能够动态采集“厂、网、站、户”信息数据,系统分析供热薄弱环节,高效分摊话务量,实现全网热量均衡输送、站房无人值守、远程自动化运行和客服热线快速接通等功能。
首次推行“手册化”服务。如何提升不同小区、不同人群对供热温度的体感需求,合肥热电组织专班力量,对全市供暖小区站房运行工况、二次网水力平衡、水泵匹配调节、用热能耗以及近三年来的维修工单和用户投诉情况进行摸排、梳理、分析,查找18大类问题。通过建立“一站一策”“一户一档”运行方案,专项解决共性、个性及难点问题,打通站房、管网、用户之间的壁垒,推进服务前置化标准化精细化。
首次开展“暖心优供”行动。为全方位提升用户用热体验感,合肥热电首次开展“暖心优供”专项行动。通过编制供暖(冷)启动作业指导手册、开展“小鲍冷暖服务厅”深入小区“亲情服务”活动等举措,为老年人以及行动不便等特殊用户群体,提供“点对点、面对面、一对一”服务,用“供暖热度”提升群众“幸福温度”。冬供期间,共计收集汇总“访民问暖”调查问卷1000余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0余个,暖气不热投诉量同比下降11%。
首次实施生物质掺烧。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合肥热电陆续在新能热电等5家热源厂进行稻壳掺烧试点经验,持续开展掺烧研究,结合原煤、生物质炭的不同采购成本,找出最佳耦合掺烧比例,逐步确定合理的生物质炭掺烧比例模型,并在热源厂中推广经济可行路径,实现生物质能资源化综合利用及燃煤消耗减量替代,为合肥市建设“无废城市”贡献力量。
此外,供暖季也是“安全季”。今冬供暖以来,合肥热电首次大力开展“安全季”专项行动,围绕“人、机、料、法、环”全方位查隐患、抓整改,实现设备更优、生产更稳。下一步,合肥热电将继续做好设备升级、隐患消缺、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等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备战夏供! 供稿:文/图 党委工作部昂旺 初审:王 平 复审:汪俊忠 终审:李 升



相关附件: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8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