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集团要闻

合肥热电荣获全市第七届“思政微课堂”决赛特等奖

11月23日下午,合肥市第七届“思政微课堂”市级决赛在市图书馆新馆报告厅圆满落幕。经过全市50组选手的激烈角逐,合肥热电的思政微课《“敬业”三问,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必答题》荣获特等奖,充分展现了合肥热电职工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卓越风采与企业文化软实力。比赛中,合肥热电选手杨冠娅与王晗颖围绕“敬业”主题,通过“何谓敬业、为何敬业、如何敬业”三大设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情理交融。课程从汉字“敬”的形义溯源切入,阐释“敬业”本质为“心有敬畏、行有规矩”;通过讲述企业劳模鲍瑾20年如一日标注“特需用户”、大国工匠许振超勇创“振超效率”、邮路坚守者王顺友三十载穿行雪山的真实故事,生动提炼出“敬业=守初心+练匠心+持恒心”的实践公式,彰显了敬业精神在推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此次获奖,不仅是参赛选手个人能力的精彩展示,更是合肥热电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深耕思政工作、推动文化赋能战略的水到渠成之作。这堂国企思政微课,正是集团党委长期以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耕企业文化建设,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集中体现。立足新起点,合肥热电将以此次荣誉为契机,把微课堂上的“敬业三问”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践行初心使命、传递温暖能量的“暖心人”,为城市能源保障和民生服务持续输出“热电力量”、贡献“热电智慧”。供稿:文/党委工作部夏丽初审:龚颖复审:汪俊忠终审:李升

查看详细>>

更多>> 暖心到家

“暖心到家”系列报道|无感切换“暖心到家” 合肥热电…

近期,合肥市一夜之间切换至“冷冻模式”,在“断崖式”降温席卷合肥之际,合肥热电提前法定供暖日18天启动供暖,实现季节的“无感切换”,让市民在寒冬中“秒入春天”。自11月17日8时正式供暖以来,供热首周全市供热运行平稳有序,服务质量持续提升,这已是合肥热电连续16年践行“看天供暖”承诺,精准响应气候突变,用扎实行动保障市民无感式、高品质过冬。一份“被预知”的温暖,服务的“提前量”就是民生的“保障量”。这份“无感切换”的温暖,是建立在一整套扎实的冬供准备与统筹调度之上。设备维保“提前清零”。冬供前各项大修技改项目全部完工,并对107座供热站房的转动设备、换热器、自控系统完成检修与冷态调试,确保站房提前具备供暖条件。人力支援“提前下沉”。安排职能科室人员下挂充实一线,增强小区驻点与服务响应力量,25名冬供志愿者服务队完成政策咨询、故障排查、用暖指导等专项培训,全员在线,为用户提供及时、专业的暖心服务。系统调试“提前暖管”。在正式供暖前,启动系统冷态调试、热态调试、低温运行,集中处理因热胀冷缩引起的管网问题,从根本上降低供暖初期可能产生的情况。将问题想在先、工作做在前的“提前量”思维,正是“看天供暖”从承诺转化为稳定暖流的系统能力。一种“被默认为春天”的日常,“看天供暖”模式何以可能?当市民推门回家,迎面而来是恒定如春的暖意,背后正是合肥热电以三大支柱稳稳托起这份“理所当然”的温暖。第一支柱,是灵活响应、全程在线的服务机制。从“看天供暖”的启动,到一线维修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再到“962666”热线“智能语音+人工坐席+微营业厅”多渠道畅通,构成了闭环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气温骤降、室温不降;诉求上升、响应更快”。第二支柱,是智慧中枢的调度体系。24小时监控全市供热管网的实时数据,基于气象预报与用户需求精准预测负荷变化,动态指挥各热源厂启停锅炉、调整参数。供热首日日供汽量最高达19808吨,已启动10台锅炉,并根据负荷变化随时投运备用锅炉,确保热源“调得动、跟得上、稳得住”。第三支柱,是稳定可靠的供热网络。从热源厂输出,到一次管网输送,再到站房调节与二次网入户,合肥热电通过统一调度、联动运维,实现了热量的跨区域、高效率统筹,一张“源—网—站—户”全链条贯通的温暖防线。正是这种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力,才让“断崖式降温”中“春天般的恒温”成为合肥市民触手可及的日常。一个“持续了16年”的初心,“看天供暖”背后的变与不变。十六年连续“看天供暖”,“变”的是不断革新的技术手段与服务能级:供暖方式从早期粗放的经验判断,进化到今天依托大数据模型的“智慧供热”;服务范围从有限区域扩展到覆盖全市的“供热一张网”;服务模式也升级为“小鲍冷暖服务厅”“不进区所进小区”的主动靠前服务。然而,“不变”的是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无论技术如何迭代,那份“看天而行”的民生敏感度始终如一;无论规模如何扩大,“一次上门、多重保障”的服务温度始终未减。这份在“变”与“不变”中的守正创新,塑造了一个既值得信赖、又充满活力的国企形象,也让“放心”成为了合肥市民每个冬日里不变的预期。一份“温暖答卷”,写的不仅是温度数字,更是治理精度。首周“初考”的顺利通过,为整个采暖季开了一个好头,供热开局平稳有序,市民“温暖指数”持续攀升。从源头治理到末端服务,让技术赋能生活,让服务变得更加可感可及。供稿:文图/党委工作部夏丽初审:龚颖复审:汪俊忠终审:李升 >>查看详细

更多>> 媒体关注